close
自由時報社論2010/04/22

最近一家雜誌公佈了一份民調,有近六成的民眾認為,這兩年來政府不照顧一般老百姓,超過七成的民眾同意這兩年的稅制改革對企業和有錢人愈來愈有利。前幾天,「政經風險顧問公司」公佈亞洲地區所得差距評比,台灣的貧富差距居然高過日本與韓國,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遠不及日本,也被韓國趕上,造成箇中的反差更形嚴重。這兩個數據,一個是民眾的主觀感受,一個是客觀的統計報告,兩者加總出相同的結果,顯然馬政府治理下的財富分配出了很大的問題,而這個不利社會安定的趨勢,未來更將有持續惡化的可能。

為什麼認定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會改善還會惡化?主要關鍵在於馬政府的政策方針與執政心態。以去年八月主計處公佈的家庭收支調查為例,二○○八年國內最高所得組家庭的可支配所得與最低所得組家庭比較,兩者差距達六.○五倍,創下五年來的新高。如果扣掉政府移轉收支,原始貧富差距更高達七.七三倍,這個數字改寫了歷史紀錄。再把時間拉長來看,台灣的貧富差距從二○○二年開始逐年下降,到陳水扁交給馬英九時是五.九八,前後對照,尤其清楚。

無可諱言,多年來,政府對家庭移轉收入的作為,主要是以低收入戶生活補助、老人生活津貼、老農福利津貼、身心障礙補助,及各項社會保險的保費支出補助,來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所得,這些不僅都是非常消極性的措施,而且治標,可以美化數字,卻不能治本。但是為什麼做了這些「調整」後,貧富差距卻仍然會在馬政府手上暴升,甚至產生「兩年來政府不照顧一般老百姓」的觀感?問題就出在這個政權推出的政策效果上。

民間雜誌的民調,主要反映民眾對稅改的看法,結果有五成四的受訪者認為稅制不公,多數認為原因在於薪水階級無法避稅、企業有太多租稅優惠;配以台灣的綜所稅七十二%來自薪資所得,等於九百萬受薪階級扛起國家財政重擔的驚人比例,也就不難理解這種相對剝奪感是從何而來的?這種經濟數字優先、「庶民」純粹口號的決策思維,尤其彰顯在馬總統一意孤行非要簽定ECFA以及被稱為是ECFA配套的產創條例上。

許多人不能理解,為什麼政府只是為了要協助幾個特定產業降低出口中國的關稅,竟可全然忽略區域貿易協定涉及的是非常敏感複雜的分配問題,以及ECFA必然帶來產業外移、就業減少、薪資下降以及貧富差距更加擴大的負面衝擊?道理很簡單,企業與有錢人不僅有助於妝點GDP門面,更是政治活動中很重要的金主,這個政權要延續錢脈就必須為金主服務,因此金主擺中間,百姓放兩邊。

政策凡金主是尚,一切唯命是從後,被金主反騎到頭上、根本不被放在眼裡的事例,實在不少。最近有個「魚翅宴」的主角,先是在政策開放前偷跑,再而直奔中國去告狀,力圖讓偷跑可以提前達陣,就令外界印象深刻,是最真實的縮影。與其隔海回罵,不如反省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,解鈴實須繫鈴人。

往來皆金主、出入俱權貴,還有個後遺症,這個政權儼然也以為自己身價倍漲,看看他們的陣容,不少重要指標性人物坐擁數億豪宅,以他們長期服務公部門的所得,恐怕一百年不吃不喝才能相對累積,這是怎麼回事?愛用這些人的人,倘若可以自稱「清廉」,社會也認同這叫「清廉」,那麼區分清廉與貪腐其實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。

就因為這個政權所思所行過度集中在小圈圈內耳濡目染,把政策性圖利與制度性貪腐視為正常,只把救濟、補貼當作贖罪券,全然漠視如何創造機會平等的社會正義,使得民眾更加承受到政經衝擊的蝴蝶效應。兩年來多數民眾一方面眼見國共兩黨與紅頂商人頻頻宴會酬酢大唱「讓利」,一方面卻發現這些「榮景」與自己的福祉無關,甚至背道而馳,房價破表高漲,但高官輕鬆搬進新居,政府忙著幫有錢人節稅,小民的荷包乾癟然一毛錢也跑不掉,最要害的是,這個政府明知現況如此,卻沒有調整修正的計畫,還打算加速加大繼續這麼做,坊間雜誌認為台灣已經淪為「不義之島」,孰令致之?「不義政權」,國民黨當之無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ow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